<th id="0xawe"></th>

        1. 发布时间:2022-03-08 09:17:38

          兴城古城文庙

          兴城文庙,亦称孔庙,位于城内东南隅,始建于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现建筑面积16800平方米,东西宽84米,南北长200米。初建时只有三楹正殿(即大成殿)。原系明朝都指挥刘斌所建的“庙学”,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都督焦礼重修时,在东侧增建“乡贤祠”一座,成化年间巡按御史王绅增修“社学”。后经历代多次维修,使文庙得以保存至现在的面貌。



          文庙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中轴线上贯穿着三进庭院,在第一进院落,东西垣墙两端各配角门,东曰醯粹门,西曰观德门。南面垣墙正中有照壁与垣墙连立,东西角门外各立“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石碑一方,人称“下马碑”,石碑北的“学而斋”和“有明轩”两相对称,分建于正门东西两侧。角门内院落呈方形,北面有棂星门,此门的形制为四柱三间三楼式,多层斗拱的木结构牌坊。明间坊额的“棂星门”三个大字,兰底金字,笔力雄劲,文庙特色跃然而出,棂星门只有祭孔时才开,平时只走棂星门两侧的月亮门。在棂星门两侧各筑碑亭一座,内立石碑五方。



          过棂星门是第二进院。院心有泮水桥(状元桥)一座,泮桥为三路三孔砖石结构的拱桥。在泮桥东南侧是更衣亭,是官员祭祀前更衣沐浴的地方。对面为祭器库,是存放祭器的库房。过去每年春秋两季(农历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都要在这里进行祭祀,之后一些祭祀用的器具清洗干净存放在库房里。在泮桥东北侧和西北侧分别设有名宦祠和乡贤祠,这里是供奉古代官员牌位的地方。泮桥北庭院正中为戟门,它立于高高的台基之上。戟门为三楹单脊硬山式建筑,各有穿堂门。戟门是一种身份地位的显示,《唐志》中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私门立戟”,由此可见,孔庙高立戟门,实际是孔子在古代帝王心目中地位的显示。名宦祠门前的小院内还有一奇景,在一颗三百多年的柏树下部长出两棵幼小的梧桐树,被称为“古柏育桐”,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观看



          过戟门向北便是第三进院落。戟门相对甬道中部立孔子石像一座,像通高3.3米,其中像高2.2米,底座1.1米,整体汉白玉雕刻而成,在甬道尽头,有背北面南三楹大殿建在一米高的大型拜台之上,这是本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大成殿。该殿为硬山式小木结构,廊柱朱漆,雕梁画栋,彩绘精致。正殿门额上悬挂着“万世师表”巨型牌匾,是从清朝康熙年间保存下来的珍品,殿内供孔子神位,东西两侧还供奉着“十二哲人”牌位。殿顶高悬八块清代皇帝题匾及民国总统黎元洪的一块题匾。在古代春秋两季的上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以知州或县长为首的地方官及士绅、学校师生聚集在大成殿前,依次面北而立,地方首脑为主祭官,殿内设香案,供牛、猪、羊等三牲祭品,参加祭祀的人向孔子牌位行三跪九拜礼,祭祀开始要唱祭孔歌,司仪恭读祀文,读毕捧至院内西南隅燎炉焚化。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有东、西庑各五楹,内供奉先贤79位,先儒63位。现在东庑是“孔子生平事迹展”,西庑为“中国科举制度展”。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002年,扩建兴城文庙,使其达到了清道光二十七年之规模。文庙的东路、西路便是这次恢复修建的。



          东路“论语碑墙”长188米,石碑采用黑色花岗岩材料,其形状各异,有方形、长形、扇、镜面形等,共103块石碑,石碑上《论语》内容题写者均为国内书法界名流。其中有孔子的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的墨迹。

          西路北端是“文史馆”。有正殿三间,东西偏殿各三间。展出书法、篆刻、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和出土文物等。“圣迹图”共计41幅,总长86.7米,总面积112.05平方米,画面面积74.7平方米,采用明代民间木刻版本,精工细雕,文图并茂。其内容反映孔子一生的重要经历。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th id="0xawe"></th>